总是「过目即忘」,试试建立个人知识库吧 | 数字生活家
「寻找未来的数字生活家」
决赛作品评选
这是 AppSo 作品征集大赛的第 9 篇决赛入围作品。
30 天,500 多篇投稿。18 篇优秀入围作品,将在 2016.10.10 - 2016.11.7 期间发布于 AppSo。
本次大赛采取综合评分制。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可以转发到朋友圈 / 在文末投票支持作者。
希望这些数字生活家的经验,会给你启发。更有品质的数字生活,尽在微信号 appsolution。
总是「过目即忘」,试试建立个人知识库吧
参赛作者:徐广宇
常常听到:我记得以前看过这篇文章,但是现在找不回来了;我记得以前查过这个主题的内容,现在差不多都忘记了;我记得某个网站有这些内容,但是我忘记了网站的域名是什么……
我们在极力发展「过目即忘」的能力。我们每天都接收很多信息,然而都是「左耳进,右耳出」。但总有一撮人不想这样。在信息泛滥的今天,为了抵抗「过目即忘」的现象,他们在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库。我认为,建立自己的知识库,可以遵循以下两个「心法」:第一,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料收集中心。资料收集中心应该有以下特点:只要有网,随时读取。诚然,很多互联网的服务都有自己的「收藏」功能:微信的收藏、微博的收藏、浏览器的标签等。但这种分散的收藏方式,随着收集资料的增长,管理起来必然比较麻烦。因此,强调「统一的资料收集中心」的意义就在于,把分散的资料集中起来,统一处理。第二, 定期整理并消化收集到的资料。收集再多资料,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,那也是别人的知识。盲目地去收集,最多只能过一把「资料收集瘾」。更重要的是,理解和消化了的资料,保存到「自己的知识库」里,留待日后查阅。同样,知识库的特点也应该是:只要有网,随时读取。「心法」已经掌握了,但也得需要好的武器,才能施展出绝世武功。能帮我们完成「资料收集」和「知识管理」两大任务的工具挺多。各种 to do list 工具,笔记类的工具都满足我们的需要。言及此处,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方法。现在我使用最多的就是方片收集、印象笔记和马克飞象。方片收集:碎片化资料收集「神器」#Android #iOS #Extensions方片收集,是一款能一鍵收集文字、网址、图片和视频的碎片化资料收集工具。我之前也是使用 to do list 工具来收集我认为有价值的资料。但自从知道方片收集这个「神器」,我就改用它。改用方片收集,很大程度上是被它便捷的操作所吸引。在电脑的浏览器上,先安装方片收集的插件,我使用的是 Chrome 浏览器。如果不想爬梯子,国内的浏览器如猎豹,也有方片收集的浏览器插件。废话不多说,先来体验一下它在电脑上收集资料之便捷。一拖,一放,不用切换 app,连贯动作,一气呵成。同样,在手机端也能轻易完成收集任务。在手机上,方片收集把用户每一次的「复制」操作记录到「历史剪切板里」。打开 app 后,在「历史剪切板里」向左轻轻一滑,就能保存该笔记。
为了不「过目即忘」,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知识库;
平时在电脑和手机上浏览网页时,随手收集资料,并作统一管理(方片收集);
有价值的内容要理解并消化,尝试在收集到知识库里的每篇文章上写一写当时的想法(印象笔记);
记录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,灵感往往就是这样出现的(印象笔记或方片收集);
看得再多,不如试试写一篇文章(马克飞象)。
进行「资料收集」和「知识管理」,其实也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。如果我们养成善于收集资料的习惯,日后需要用到相关资料时,自然能信手拈来。
我相信,直接在个人知识库里找,总比重新去查资料要快。前期积累下来的资料,在有用的地方,恰如其分地出现,这也是节省时间的路径之一。
我从大半年前就开始实施这些方法,中途曾经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工具,但整个知识管理的思路没有变:随手收集素材,统一处理,有价值的内容要消化理解,并存档。
对我而言,最大的改变是,我开始养成习惯,有意识去按主题收集,整理资料,有时还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书写出来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立场。参赛作品来自合作投稿平台「字里行间」。字里行间,发现创作的乐趣。结合传统中文字体与现代美学,为热爱文字的你提供舒适、纯粹的创作与阅读体验。
评分标准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在下方投票支持作者。
本次大赛采取综合评分制,由 AppSo 评分(50%)、7 日阅读量评分(25%)及 7 日读者评分(25%)组成。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可以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AppSo,查看更多精彩文章(回复「印象笔记」看看印象笔记究竟适合做什么)。
▽ 其他入围作品持续更新中,点「阅读原文」关注。